党建引领促融合 交叉共建启新程——学院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系党支部联合集成电路学院教工党支部开展交流研讨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党建引领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11月6日,正妹av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系教工党支部与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院系交叉交流研讨会在电气馆X10212会议室举行。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联系学院校领导康国政同志出席活动并作点评发言,正妹av 党委书记王斌及两个党支部的老师们齐聚一堂,围绕思政学习、专业对接、协同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本次研讨会以“党建铸魂强根基,学科交叉谋发展”为主题,设置专题学习分享、专业实践对接、自由交流研讨及校领导点评四个环节,旨在通过党支部共建搭建沟通桥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科研创新突破注入新动力。
在分享环节,王惠民、苟斌、杨峰三位老师先后发言,结合自身教学科研经历谈认识、明方向。王惠民老师表示,最近的党员培训课程深刻阐释了教育强国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联系,作为工科教师,要始终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扛在肩上,把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合。苟斌老师从学科发展角度提出,教育强国建设需要各学科协同发力,电力牵引与集成电路领域的深度联动,正是响应科技自立自强号召的具体实践。杨峰老师则结合学生培养工作谈到,要将教育强国理念融入日常教学,引导学生树立“科技报国”的远大志向,让青春在服务国家战略中绽放光彩。
专业实践对接环节聚焦“找路径、强担当”核心目标,李望云、陈健、杨峰三位老师分别从各自研究领域出发,探讨跨学科合作的切入点与落脚点。李望云老师介绍了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最新需求,提出在芯片制造、封装设计等方面与集成电路专业开展合作的具体思路。陈健老师则结合集成电路设计实践,分析了面向电力牵引场景的专用芯片研发前景,认为双方可联合组建攻关团队,破解行业关键技术难题。杨峰老师作为两个领域的交叉研究者,分享了此前在项目合作中的成功经验,建议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从课程共建、项目共研、学生共培三个维度推进深度合作。


自由交流环节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存在的问题”“党支部交叉共建如何提高业务能力”“院系携手推进产学研融合”三个核心问题展开热烈讨论。麻宸伟老师指出,当前立德树人工作存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不深”的问题,建议通过党支部共建开发跨学科思政案例,让思政教育更具针对性和感染力。王嵩老师提出,党支部交叉共建为教师业务提升提供了新平台,可通过联合开展教研活动、共享实验资源等方式,有效破解单一学科发展瓶颈。沙金老师结合产学研工作实际谈到,院系携手能整合各自在技术、资源、渠道上的优势,实现“教学促科研、科研反哺教学”的良性循环。陈元辉、谢东老师则从评价机制角度建议,建立跨学科合作评价体系、激励教师积极参与交叉领域研究、为立德树人与业务提升提供制度保障。此外,双方与会老师们在自由讨论环节交流了各自在教书育人、科研创新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经验,并在一些研究方向上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最后,康国政副校长在点评发言中对本次研讨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建议常态化开展类似院系交叉交流共建活动。他强调,教育强国建设是高校的重大使命,落实这一使命首先要强化党建引领,同时要打破学科壁垒、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针对研讨中提出的问题,康国政副校长分别从学校、学院、基层教学组织、个人等四个层面指出:学校明确人才培养方向特色、学院把关学科专业发展、基层教学组织建好每门课程、个人层面应重视人才培养。当前本科教学中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轻教学重科研的现象,但人才培养才是学科长远发展的关键,科研领域的持续发展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支撑,没有优秀学生传承拓展,研究只会越做越窄,甚至难以为继,优质生源越多、团队中优秀学生越集中,相关研究才能更具活力、更有潜力。他特别希望每位老师都高度重视人才培育工作,充分认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让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此次交叉交流研讨会的召开,为两个支部搭建了常态化沟通合作的平台,明确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发展方向。双方均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尽快落实研讨成果,推动跨学科合作落地见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学科研高质量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基层支部的坚实力量。
